凡君臣佐使表里寒热诸大端,举其粗略,而他本之详,都不外是。曰:子不知中风、中痰之由乎?
二日阳明受病,阳明主肉,其脉挟鼻络于目,故身热目疼,鼻干不得卧。学者不能细心研究,便不知邪之出入也。
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日晡所剧者,名风湿。余于六经定法,作为贯解,加以附解,不过明其大致。
勉拟犀角地黄汤,合导赤散,加黑山栀,取清心保肺,导引邪火屈曲下行之意。气虚加人参,血虚加生地,实则加制大黄。
以此而推,气行则水行,气伏则水伏,可以无疑矣。善后则医话归芍二陈汤,加谷芽、神曲之类。
或又曰:真阳上腾之症颇多,不见口臭,此独极臭,实有不解。仲景以此方治心下痞,而复恶寒、汗出者,是少阴无形之热,伏于心下而作痞,复见太阳之寒,又见汗出,有亡阳之虑,故用芩、连、大黄以泻少阴无形之伏热,又用附子以固根蒂而追元阳,寒热互用,真立方之妙也。